“臉都快貼到圖上了,還是看不清這芝麻大小的字”——近幾年北京地鐵線網(wǎng)越來越密,由于列車里線路圖上站名字號越來越小,中老年人搭乘地鐵接連遭遇看不清圖、找不到站的尷尬,有乘客直言“想看清線路圖得用放大鏡”。
字太小 難壞車上乘客
“每次坐地鐵,我都讓孩子給我寫在紙上,坐幾站、在哪兒換乘、到哪兒下車……”年過六旬的陳先生每次坐地鐵手里都會攥著一張紙,紙上寫著要坐的地鐵線。從北苑站到北京西站一路,他要乘3條不同的地鐵線、連坐24站。上了車,他就聽著廣播,一路數(shù)著車站到目的地。
地鐵列車每節(jié)車廂都配線路示意圖,為何他還要如此費勁兒乘車?陳先生說,列車線路圖密密麻麻一大片,站名的字小得如芝麻一般,上了歲數(shù)的中老年人很難看清楚。
這樣的尷尬不只發(fā)生在他一人身上。上周五上午10點,1號線列車上半小時內(nèi)有十多位乘客都在這小小的線路圖前彎腰伸脖瞇著眼,時不時再用手指劃著,前傾的身子幾乎要貼到坐在線路圖下的乘客。即便是年輕人也直言:“字實在太小,不貼近看也難看清!
隨后,在地鐵2號線、10號線、14號線列車上,記者隨機采訪了6位中老年乘客,他們均表示看不清地鐵車廂中的地鐵線路圖。乘坐10號線帶孫女外出游玩的李大媽說,熟悉的線路一般能找到,一旦有特殊情況,就得找旁邊的年輕人問好幾次。
紙沒變 圖一年小一圈兒
北京地鐵列車里張貼線路圖的位置多年不變。一張大約8開大小的白紙上,除了五顏六色的線路,還寫滿了注意事項。最新版的線路圖上共有20條地鐵線路,顏色不一;約300座車站星羅棋布,旁邊緊挨著站名。
多年來,隨著新開通地鐵線的加入,這張圖每年一變。但線路多了,紙張大小又不變,線路和站名字號自然就不斷縮小,幾乎一年小一圈兒。
當前,北京地鐵運營里程突破600公里,2020年左右還將達到900公里以上,屆時地鐵線更多、車站更密,這方寸之間的線路圖,難道還要更小、更密集?
對于中老年乘客的困擾,記者撥打了北京地鐵客服電話咨詢?头藛T表示,地鐵線路圖位置有局限性,大部分只能張貼在車門旁邊,加上線路太多和幾百個車站,所以才顯得地圖太小!败噹麅(nèi)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任意張貼線路圖,擺放位置是根據(jù)地鐵列車的設計確定,這導致了地圖位置的局限性!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一些列車開始嘗試新的做法。比如在5號線列車上,已經(jīng)在車窗玻璃上張貼更大的線路圖,但這一做法并未推廣。
缺標準 應加強適老化設計
對于線路圖字號字體,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2007年發(fā)布的《北京市軌道交通公共標志和標線技術標準(暫行)》中,雖將線路圖列為“綜合信息標志”,但僅要求“提供乘客需要了解的與軌道交通系統(tǒng)相關的信息”,尚未明確規(guī)格、字號大小和線段粗細。北京地方標準《公共交通客運標志第2部分:軌道交通》也沒有詳細涉及。
然而,像地鐵這樣的公共交通設施實現(xiàn)符合中老年人身體特點的適老化設計已迫在眉睫。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共有戶籍老年人口333.3萬,占全市戶籍總?cè)丝诘?4.5%。北京已是中國老齡化態(tài)勢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地鐵設計時并沒有專門要求,但在無障礙設計時會考慮一些適老化設計!眳⑴c本市多個地鐵站設計的一位設計師向記者解釋,現(xiàn)階段地鐵的適老化設計主要是解決行動不便,比如無障礙電梯、老弱病殘孕專座等。
在適老化設計上有過諸多研究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燕珉認為,無障礙設計不僅僅只針對于殘障人士,還有老、弱、孕等群體,但目前大家對無障礙的理解主要還停留在通行無障礙上,而在信息認知、標志識別的無障礙上考慮的比較少。“比如地鐵車廂內(nèi)的線路圖等標志上,老年人多數(shù)是看不清的,這就無法真正做到無障礙!
在周燕珉看來,標志的清晰是適老化設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相關部門在設計標志時,應當重視字號大小、顏色對比度等細節(jié),可以通過加粗、放大、使用電子屏幕等方式來提升標志標示的適老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