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在福建(周寧)高山馬鈴薯繁育中心查看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情況(鄭文敏 攝

4月9日,踏入位于周寧縣浦源鎮(zhèn)溪坪村的國家南方薯類科學觀測實驗站馬鈴薯高山科研基地,只見省農科院的專家正俯身查看馬鈴薯脫毒苗的生長情況。在恒溫恒濕的實驗室里,玻璃瓶中的嫩綠芽尖,正悄然經歷著一場進化。

周寧擁有“中國天然氧吧”的美譽,以平均海拔800米的獨特地理優(yōu)勢,造就了晝夜溫差大、濕度大、土質疏松肥沃的天然溫室,孕育出“周寧高山馬鈴薯”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擁有支鏈淀粉含量高、黏性強、口感好的獨特品質。但世代沿襲的自留種傳統(tǒng),讓本地馬鈴薯品種逐漸退化,進而出現(xiàn)芽眼增多、抗性變差、產量銳減等問題,往昔畝產1000多公斤的好收成,一度跌至不足500公斤,土地“越種越瘦”。

破題之路在何方?周寧將關鍵錨定在科技之上。

2018年,國家南方薯類科學觀測實驗站馬鈴薯高山科研基地正式落地周寧,300余份國內外優(yōu)質種質資源隨之而來。該科研基地的科研團隊圍繞雜交育種、產業(yè)技術示范等展開全方位研究,每年能收獲5萬粒以上雜交種子,為馬鈴薯品種的改良提供了豐富素材。

2023年,福建(周寧)高山馬鈴薯繁育中心投用。在這個占地5000平方米的空間里,脫毒苗經歷著生命躍遷:莖尖組織培育的脫毒苗在霧培室生成原原種,經高山繁育升級為原種,最終成為可大規(guī)模種植的一級種薯。這套梯級擴繁體系,每年可產出22萬粒微型薯,為健全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移步至中心外側的馬鈴薯選種圃,上百個馬鈴薯種分布田間,其莖葉高矮不一,每一株都佩戴著專屬“身份證”。“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質種質資源,要經過3年以上嚴苛的適應性篩選,才能進入推廣階段。就拿‘費烏瑞它’來說,其表現(xiàn)十分亮眼,不僅畝產成功突破1750公斤,薯形還極為勻稱,品質接近周寧本地種,一推向市場,就深受消費者喜愛!敝軐幙h鄉(xiāng)村振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市級科技特派員蘭毓芳說。

然而,在漫長的自然選擇與人工篩選的雙重作用下,并非所有的品種都能經受住考驗。“中薯3號”前期表現(xiàn)良好,但經過幾年連續(xù)種植,薯塊內部出現(xiàn)空心現(xiàn)象,只能被淘汰;“興佳2號”極易遭受晚疫病侵襲,病情一旦暴發(fā)便迅速蔓延,且后期裂果現(xiàn)象嚴重……

面對品種篩選過程中的重重挑戰(zhàn),周寧縣并未退縮,而是不斷嘗試,積極探索新路徑。去年,周寧縣再度發(fā)力,借助前沿的生物技術,開啟了一場本土馬鈴薯品種的“煥新之旅”。

為保存周寧本地薯種黏性強、口感好的特性,省農科院科研人員對周寧本地種薯開展莖尖脫毒病、病毒檢測、組培苗擴繁、脫毒薯生產等工作,成功培育出抗病害能力強的脫毒種薯。與此同時,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針對周寧縣高山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的品種問題,從100多個品種中選育出“周薯糯1號”“周薯糯2號”“周薯糯3號”等3個專用型糯性品種。

“目前,我們自主繁育的這3個馬鈴薯品種,已在周寧縣內3個不同海拔的村同步開展適應性試驗,其在產量、品質、口感、抗性等方面都表現(xiàn)優(yōu)異。在接下來的3年里,我們將對其生長情況、性狀表現(xiàn)、單產水平、品質變化等進行細致比對與深入研究!碧m毓芳說。

在種苗培育取得新突破的基礎上,周寧進一步構建全產業(yè)鏈發(fā)展模式,助力高山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通過“訂單托底”機制,縣屬國企與農戶簽訂保價收購協(xié)議,讓馬鈴薯在“種下”的同時就“售出”;借力“周寧有鯉”區(qū)域公共品牌,創(chuàng)新推出土豆月餅、奶酪土豆塊、土豆酥等網(wǎng)紅產品,依托電商渠道實現(xiàn)“云端”銷售。

從實驗室的試管苗到線上的訂單數(shù)據(jù),昔日藏在深山的小土豆,如今正借助科技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市場,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薯”。(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wǎng)”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wǎng)“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wǎng)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