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Wi-Fi少去蹭 不明鏈接別打開
手機變“錢包”安全有妙招
圖/王偉賓
剛剛出爐的《2016河南省互聯(lián)網發(fā)展報告》顯示,河南近8000萬網民中,手機網民達到7750萬人,占了97.4%。無論乘車、購物還是吃飯,通過手機移動支付便可輕松搞定。這在帶來快捷的同時也帶來風險隱患,一些不法分子的騙術花樣百出,令人防不勝防。
在移動支付越來越普及的時代,該如何保護好我們的“錢袋子”?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當日,鄭州警方向市民發(fā)放預防詐騙手冊,支招市民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警方綜合偵破的各類電信詐騙案件發(fā)現(xiàn),用戶使用手機支付的多個易被詐騙方式分別是:不設手機屏保密碼;跳過軟件直接通過手機瀏覽器購物;應用程序退出不徹底,應用仍在后臺運行,從后臺管理處還能看見;不加辨別蹭免費網絡,公共Wi-Fi常被不法分子移植木馬及釣魚網站,個人信息易被盜取;藍牙保持開啟狀態(tài),智能手機可以通過藍牙傳播病毒,不法分子通過特殊軟件可以查看用戶的電話本、信息、文件,修改用戶的密碼;淘汰手機時不徹底刪除個人信息;見二維碼就掃,一些二維碼可能會隱藏病毒、木馬;下載山寨軟件,隨意點擊短信鏈接。
如何捂緊“手機錢袋子”?警方梳理了一份“安全指南”:養(yǎng)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設置手機開機和屏保密碼,但盡量避免使用生日、手機號做密碼;盡量避免把手機、銀行卡、身份證放在一起;警惕釣魚網站和釣魚軟件,盡量在網購軟件中購物,瀏覽器網購支付時認準前綴為“https”的加密網站;取消自動登錄,登錄支付軟件時,取消“記住用戶名”“十天內自動登錄”等設置,盡量避免“一碼走天下”,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最好不要一致;善用智能防護,安裝密碼安全控件,對密碼進行二次加密;設置安全保護問題,申請安全證書,使用U盾、手機動態(tài)口令等安全必備產品;將支付工具實名認證,綁定身份證,防止手機丟失后被惡意找回密碼;關閉小額免密支付功能,設定消費限額。
“防范電信詐騙,請記住‘四個牢記’:是你的錢,誰要也別給;不是你的錢,也別想著拿;驗證碼和密碼一樣重要,誰也不能給;不明鏈接別好奇,打死也別點。”省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有關負責人提醒,群眾在遭遇虛假信息詐騙時一定要先撥打110報警,為公安機關的緊急處置爭取時間,向警方提供詐騙分子的賬號、戶名、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目前,公安機關與銀行部門已建成涉案資金查控系統(tǒng),可以迅速對涉嫌詐騙的銀行賬號實施止付凍結,盡可能為群眾挽回損失。(記者李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