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玉泉幼兒園數(shù)十年來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小娃娃或許已成為另一個小娃娃的爺爺奶奶了。
看看照片里的“兒童們”,有年少時的你嗎?
“照片里的小娃娃或許已成為另一個小娃娃的爺爺奶奶了!毙⌒囊硪淼貜男J忿k公室拿出幾十年前的老照片,成都玉泉幼兒園辦公室主任于老師感慨。
作為成都歷史最悠久幼兒園之一,1947年成立的四川省直屬機關玉泉幼兒園將迎來70周年慶,校方正面向社會各界征集反映幼兒園發(fā)展歷史的老照片、手稿和老物件。
成都版“馬背上的搖籃” 60個娃娃11個晝夜輾轉(zhuǎn)千里來蓉
謝晉導演曾執(zhí)導過一部老電影叫《!搖籃》,講的是當年紅軍用馬匹護送延安保育院的孩子沖破艱險、安全撤退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就曾發(fā)生在成都:玉泉幼兒園的前身是“山西晉綏邊區(qū)第一托兒所”,“當時,托兒所設在窯洞里,條件艱苦,娃娃們都是在石桌、石凳上耍的!庇诶蠋熃榻B。
因為部隊轉(zhuǎn)移需要,1950年春在戰(zhàn)士們的護送下,托兒所集體遷移至成都。從山西臨汾至四川成都,上千公里的遷移歷程可謂異常艱難,一匹馬左右馱著兩個筐作為搖籃,一個筐里裝2個娃娃,由保育員護送。玉泉幼兒園老校醫(yī)李發(fā)青回憶,這是一次艱險的歷程,保育員背上背著被包,雙手還抱著幼兒,一方面要防止敵人襲擊,時常帶孩子進山溝野林里躲避,另一方面還要照顧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歷經(jīng)11個晝夜的顛簸,60個娃娃和30多個教職員工終于安全抵達了成都,“沒有一個孩子和教職工傷亡,這在當時那種極端條件下,真是個奇跡!”成都玉泉街62號的一所8000多平方米的住宅作為保育院院址,托兒所終于安了家,并正式改名為“四川育才保育院”。
老校醫(yī)手寫萬字園史 昔日“紅木小樓”變成高大樓房
1958年入職玉泉幼兒園的老校醫(yī)李發(fā)青經(jīng)歷了幼兒園剛剛到成都建立發(fā)展的那段時光。他因為文筆較好,手寫了近萬字的《育才幼兒園(注:玉泉幼兒園曾用名)園史》,回顧了那段歷史,“有些孩子的家長平時在外駐軍很難見到孩子,就一封信一封信給我們這里寄,表達他們對我們的感激和對娃兒的思念之情!
有不少母親剛生下孩子四十五天,產(chǎn)假期滿就將嬰兒送進保育院,自己便奔赴外地工作,等自己能回來看望自己孩子時,孩子已滿兩三歲了,常常是母子互不相識。寫信成了家長與孩子們聯(lián)絡感情的唯一辦法,代孩子給家長回信的工作自然落在了各班老師的肩上。
“我們從山西到成都,這一待就是67年,直到今年,我們都還在原校址!崩畎l(fā)青介紹,從前幼兒園的紅木小樓,如今已成為高大的樓房。一座“馬背上搖籃”的雕塑至今仍在園區(qū)內(nèi),伴隨著孩子們嬉戲成長。
數(shù)百張照片凝結(jié)幾代人回憶 “希望大家回來看看”
在校史資料室內(nèi),成都商報記者看到了玉泉幼兒園數(shù)百張記錄園區(qū)發(fā)展歷史的老照片,這也像是記錄著中國幼兒園的一面鏡子:上世紀60年代扎麻花辮、滿臉青澀的老師、70年代滾鐵環(huán)的小不點、80年代穿“的確良”格子裙的小姑娘、90年代在泳池嬉戲的孩子、2000年后玩過家家的“小大人”……曾經(jīng)的育才幼兒園,也先后改名為“東方紅幼兒園”和“玉泉幼兒園”。
但讓校方遺憾的是,由于年代久遠,很多當時的照片和老物件已經(jīng)找不到了!疤貏e是以前在窯洞和剛剛來到成都扎根時的老照片,我們都希望能夠?qū)ふ业。我們還希望向全社會征集反映幼兒園重要歷史活動;反映幼兒園建筑、校容校貌的變化;反映各時期師生工作、學習、文體活動、特色活動等;有特色或歷史價值的集體活動照片、畢業(yè)生合影、畢業(yè)證書等老照片、老物件!
于老師表示,玉泉幼兒園凝結(jié)了幾代人的生活回憶,“有的學生是自己在這里入托,他們的子女也在這里入托,現(xiàn)在他們的孫子輩還是在這里入托。我們希望老校友今年9月下旬校慶時,能再次回到玉泉街62號來看看!
成都商報記者 胡敏娟 攝影 王效 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