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wǎng)呼和浩特5月4日消息(記者那森寶音 通訊員康海軍)馬曉慧,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剛出社會不久的學生,面對生活的艱辛和失去親人悲痛,沒有退縮、沒有放棄,用她稚嫩的肩膀擔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重擔。她以一顆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敬老人的愛,一份對親人不離不棄的情,詮釋了為人子女的全部價值。
現(xiàn)年26歲的馬曉慧,是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qū)烏拉蓋牧場一名普通的員工。命運對于她而言,真的很不公,但她從未抱怨過。父親去世的早,她一直與姥姥、母親、舅舅和妹妹生活在一起,因為姥姥年歲已高,舅舅又有精神疾病不能自理,她和妹妹又在上學,一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了母親身上。可偏偏在她上高二那年,母親突然病重,得知情況后,她立即申請休學,回家照顧母親。白天她把精力全部放在照顧母親身上,不管多累多難,她從未有過半點怨言。每到深夜,母親睡著后,她便拿出書本,悄悄的看書,自學拉下的功課。經(jīng)過三個月的精心照顧,母親康復出院。因為不放心母親,直到母親完全恢復,馬曉慧才回到學校。這時,已經(jīng)開始高三的學習課程了,馬曉慧沒有放棄考大學,繼續(xù)受教育,她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學府。
2008年,馬曉慧大學畢業(yè),一個人在外工作,雖然剛步入社會面臨著種種壓力,但是頑強的自信心、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她很快的適應了學校外面的生活。就在她工作上剛有些發(fā)展時,突然接到了母親舊病復發(fā),病重住院的消息,馬曉慧連夜趕回了烏拉蓋醫(yī)院。推開病房的門,看到母親瘦小的身軀,憔悴的面容,還輸著氧氣,她淚流滿面。此后家中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馬曉慧的身上,除了日日夜夜陪在母親的病床邊,還要抽出時間給姥姥和舅舅做飯。有一次,母親突然說想喝小米粥了,可是醫(yī)院沒有食堂,加之又是深夜,飯店都關門了,但是想到母親終于想吃東西了,馬曉慧就騎著電動車回到家里給母親做了小米粥拿到了醫(yī)院。因為母親病情很不穩(wěn)定,她又要家里醫(yī)院兩頭跑,有時一天都吃不上一頓飽飯,好幾天洗不了臉,整個人顯得十分憔悴,醫(yī)院的醫(yī)生和護士看到后,都主動幫她照顧母親,讓她去吃點東西,洗洗臉。即使這樣,馬曉慧也沒有告訴正在上學的妹妹,她怕耽誤妹妹的學習。一晃就是兩年,兩年中母親一直沒有脫離病痛的困擾,隔三差五就要去醫(yī)院輸液、輸氧。馬曉慧的母親還患有風濕病,每到變天的時候,就疼痛難忍,這時總能見到馬曉慧背著母親穿行在醫(yī)院里,此時她瘦弱的身體,顯得那么強大。馬曉慧的努力,還是沒有挽留住母親的生命。辦理完母親的后事之后,馬曉慧努力讓自己振作起來,因為她知道,還有很多事等著她去做?蓵r隔不久,姥姥又因為接受不了女兒的離世,也一病不起,對于本來就拮據(jù)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她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姥姥看病,不久姥姥病重,她四處籌錢為姥姥交住院的費用。住院期間,馬曉慧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照顧老人,但因為老人病情一直沒有好轉(zhuǎn),本地醫(yī)院建議轉(zhuǎn)院治療,她又帶著老人轉(zhuǎn)了院,到了舉目無親的地方,只有她一個人照顧老人,有時幾天吃不上一頓飽飯。因老人生活起居都不能自理,最后喝水都要靠插管。不管白天黑夜,馬曉慧一直守在病床前,甚至連去廁所都跑著去,但她從沒有說過累,一直盡心盡力的照顧老人,有時還會給老人講笑話,讓老人開心。盡管如此,老人還是撒手人寰了。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馬曉慧幾近崩潰,悲痛過后,馬曉慧很快認識到今后她的責任更重了,必須要振作起來,將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支撐起來。由于馬曉慧的舅舅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2010年馬曉慧的妹妹大學畢業(yè)后,經(jīng)姐倆商量只好讓妹妹待業(yè)在家照顧舅舅,馬曉慧出去打工掙錢養(yǎng)家。此后馬曉慧變得更加的辛苦,家中的一切開支都要靠她一人的工資維系。雖然很拮據(jù),但她總是省下錢來給舅舅買好吃的。有時人們勸她,“把舅舅送到敬老院,你們兩個姑娘帶著這么個舅舅什么時候是個頭啊!瘪R曉慧卻堅定的說:“不管什么時候,我絕不會丟下舅舅,舅舅和妹妹是我唯一的親人,哪怕生活再艱難,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能只是一種愛的境界,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能真正能做到大愛、大孝實在太難了,但是她真的做到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