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4月8日,距離武漢“解封”整整一年過去了。穿行在武漢,如果不是特意問詢,甚至很難看出疫情發(fā)生過的痕跡。武漢長江大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曾作為方艙醫(y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訓練館里,羽毛球比賽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夜晚的保成路夜市燈火通明、人氣爆棚,密密麻麻的小攤鋪前,賣小飾品的、做美甲的......吆喝著招攬生意。若問起這一年有何變化,很多人會說,“越來越好了,終于回到了過去的生活,向前看嘛!

那些疫情時為武漢“拼過命”的醫(yī)護人員,那些身處絕境、經(jīng)歷過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險、百般服務(wù)的志愿者,以及無數(shù)忍受過孤獨、痛苦、低潮,最終挺過來的普通武漢人。如今,他們的日子歸于平凡,卻依然在平淡中閃著光。我們回訪了六位不同領(lǐng)域的武漢人,看看他們的故事。

2020年2月,疫情時參與做餐、送餐的邱貝文一家(央廣網(wǎng)發(fā) 受訪者供圖)

2021年3月,邱貝文與丈夫在“捌號倉庫”餐廳(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導讀】

邱貝文和丈夫萬路的餐館“捌號倉庫”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相比市里的餐廳位置有些“偏遠”,在周圍一眾小餐館中并不起眼。但疫情時,從這里發(fā)出了不少于25000份餐,送往武漢各大醫(yī)院。每天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志愿者,在餐館門口取餐、送餐,將一摞摞餐盒打包上車。一條暖心的餐飲供應鏈搭建而起,解決了無數(shù)醫(yī)護人員用餐的燃眉之急。

“解封”后的這一年,邱貝文繼續(xù)著她平淡卻積極向上的生活,就像她在自己餐館一面墻上寫下的那句話“人總要仰望點什么,向著高遠支撐起生命和靈魂”。疫情時這里的桌子上時常擺放著成堆的餐盒,當時參與送餐的全家人曾在這里拍下一張合照。如今,這里或是放著待摘洗的青菜食材,或是熱熱鬧鬧坐著客人。我們再次為她和丈夫在這里拍下一張滿眼笑容的照片,定格這份平淡的幸福。

3月17日是邱貝文28歲生日,她在朋友圈里寫下對自己說的話“你是普通的,但是你在眾多的普通人里是炙熱的,你所堅信的都在,我希望,未來當你達到你想要的高度時,你依然還記得你的現(xiàn)在。”

疫情時,邱貝文一家為醫(yī)護人員準備的用餐(央廣網(wǎng)發(fā) 受訪者供圖)

【邱貝文自述】

我叫邱貝文,今年28歲。疫情期間,我和家人為武漢的十幾、二十家醫(yī)院送餐,先是中餐,后來是早餐,大概送了兩個月;硕嗌馘X,沒有細算過,之前備的10多萬元的貨加上后期的貨,應該最起碼有20到30萬元。

我覺得這個社會給了你很多包容,我們很年輕,還有更多的機會,但是我覺得人活著才會有更多的路,所以當時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并沒有想太多。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們唯一做的比較正確的是做得比較早。因為很多事情,當有人踏出第一步,就有無數(shù)人在后面,這樣我們希望才會更大。如果都不往前走,你會發(fā)現(xiàn)更難。

現(xiàn)在我覺得我們的能力適合過一些普通的生活,希望能夠奔向我想要的樣子。經(jīng)歷這個疫情,覺得自己過得非常幸福。我們有家人,有孩子,生活可能沒有多少錢,但是那種幸福感是很強的。我覺得家人好,家好,未來才會順利,包括我老公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我們倆一拍即合。

剛解封的一兩個月其實生意比較好,可能大家在家里憋了太久,一定要出來聚一下。等進一步穩(wěn)定了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拍過抖音的小視頻做宣傳,也想過要不要做一個視頻,里面放一些我們的報道之類的,后來還是沒有這樣做,我覺得這樣不好。我一直覺得,慢慢地做,應該會好起來的。夏天馬上要來了,對于我們來說夏天是旺季。

就算效果不好,我們還可以換個方向,我覺得每條路都可以到達我想要的方向。我們的味道其實做得還是比較好,在這邊也受到大家的喜歡,可能因為人流量不行,加上地理位置偏僻有些影響。之后就算關(guān)掉了,我們再去歷練一下,讓我老公去外面好好學習一下。再在市內(nèi)找找(重新開店)。這個肯定會做的。

武漢“解封”一周年,我想說武漢肯定會越來越好,這個是必然的。我很愛這座城市,祝愿大家都能夠越來越好。

 

制作名單:

總監(jiān)制:張軍、于鋒

總策劃:張春梅、趙凈

策劃:李雪南、朱虹、關(guān)宇玲

記者:孫瑞婷、張卓

攝影:韓靖

設(shè)計:牛晨明、張慧玲

制作: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