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3月21日消息(記者王茂盛 王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領軍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蔡文炬為第一作者、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吳立新院士為合著者的科研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線發(fā)表了題為“Weather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Beijing severe haze more frequent under climate change”(《氣候變化背景下導致北京重度霧霾的天氣發(fā)生頻率增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導致北京重度霧霾的天氣條件發(fā)生頻率增加。
蔡文炬教授介紹說,雖然一般認為污染排放是導致霧霾的罪魁禍首,但天氣因素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蔡文炬表示,北京冬季霧霾天氣發(fā)生時,地表北風和對流層中層西北風減弱、并伴隨著低層大氣層結穩(wěn)定性增加,這導致天氣條件非常不利于霧霾迅速擴散,使其累積進一步發(fā)展成重度霧霾。
研究結果顯示,在氣候變暖場景下,不利于霧霾擴散的穩(wěn)定氣象條件發(fā)生頻率和持續(xù)時間比上世紀分別增加了50%和80%。這種變化與全球變暖導致的低層大氣迅速增溫以及東亞冬季風減弱等一系列大氣背景場變化密切相關,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北京冬季重度霧霾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全球變暖導致東亞冬季風減弱所致,由于冬季海陸溫差的減弱。海洋巨大的熱容量使得海溫比陸溫增速要慢得多,同時西太平洋和中國近海復雜的環(huán)流輸送系統對該地區(qū)的海溫有著重要調控作用。
海洋國家實驗室學委會秘書長潘克厚表示,霧霾的治理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海洋國家實驗室應當貢獻自身力量,引領和推動與其他國家及地區(qū)科研機構在氣候研究等領域的世界合作,為環(huán)境改善、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海洋國家實驗室是全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是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體現國家意志,優(yōu)化配置全球科技資源,開展協同創(chuàng)新工作的重要組織。目前,海洋國家實驗室正在實施“透明兩洋一!钡戎卮罂茖W計劃,旨在為海洋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精細化預測提供科學支撐。同時,實驗室正聯合美國大氣科學研究中心(NCAR)、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普林斯頓大學地球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等籌建海洋與氣候預測國際研究中心,憑借海洋國家實驗室國際領先的超高性能計算平臺,實現對未來幾十年海洋環(huán)境與氣候超高分辨率的預測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