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2月21日消息(記者張強)“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新春的微風勾勒著盤山的旖旎秀美,中國能建天津電建承改的天津薊州盤山電廠也在藍天與青山間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國內首例創(chuàng)新升級及延壽改造的火電機組1號機完成滿負荷試運行,汩汩電流并入京津冀,為綠色發(fā)展注入全新動能。

盤山電廠由2臺530兆瓦的70年代俄制超臨界燃煤機組組成,28年的不間斷服役使其進入了壽命后期,機組設備老化嚴重,鍋爐已被評為“安全預警”狀態(tài),各個部位也是“大修偶爾,小修不斷”,風險倍增;再加上盤山電廠電力生產許可證將于2026年到期,對機組的創(chuàng)新升級延壽改造迫在眉睫。

舊瓶裝新酒,老廠換新機,天津電建承擔起了為其改頭換面的重任,拆除由上世紀列寧格勒機械廠生產的老舊設備,換裝全新國產設備;利用部分舊有設施并通過維護、加固等手段,以實現延長主機壽命30年的目標。

作為國內首臺燃煤機組整機拆改、原地重建的國家示范項目,盤山項目團隊面臨“三無”困境,即“工程無先例、同類無參考、經驗無借鑒”。原有資料及圖紙因時代變遷而遺失、變更,項目的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只能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與原系統進行反復推演、論證。

一改往日電廠“從無到有”的建設模式,盤山項目是“從有到空再到優(yōu)”——歷經設備拆除、基礎加固、設備安裝調試三個施工階段,其間還穿插利舊設備改造、系統隔離及恢復等工作。重要的是,施工過程必須確保另一臺機組穩(wěn)定運行,同時疊加檢修、技改、運行、基建等多種模式,安全風險極高,技術難度極大。

拆除有三難——空間限制難拆解、通道受限難倒運、運行設備難躲避。繁雜的交叉作業(yè)面,使得運行28年的舊機組充滿了未知性。而孔洞、臨邊、高空及大件吊裝等作業(yè)多,電纜的混雜交錯,都提升了拆除過程中的風險辨識難度。面對復雜高危的拆除作業(yè),項目團隊在拆除時做到了提前辨識安全風險,細致入微地檢查每一個吊點、生根點,反復校驗鍋爐、廠房內原有起重機械性能,確保每一項作業(yè)都能在安全軌道上穩(wěn)健前行。

項目經理劉建濤自豪地說:“僅僅歷時221天,我們就完成了1號機組的整機拆除!”項目部在沒有先例與經驗參考情況下,依靠創(chuàng)新思維和精湛技術,最終拆除設備總重超過2萬噸、電纜拆除超過1200公里、保溫及澆注料拆除超過4000噸,轉運廢舊設備超過1500車、清運建筑垃圾超過500車。這一壯舉填補了國內大容量火電機組整機拆除的技術空白,也為我國能源行業(yè)老舊機組延壽改造提供了寶貴經驗。

加固“四個大”——工作量大、措施量大、障礙量大、安全風險大四個大問題。原俄式鋼結構的設計標準已無法滿足新機組的實際需求,項目部需依據國內新規(guī)范對現有利舊鋼結構進行加固補強,以應對新的挑戰(zhàn)。主鋼柱的加固作業(yè)需要全部貫通鍋爐的0至82米,加固量之大前所未有。更為復雜的是,鋼結構上附著大量管道、電纜和平臺等設備設施,加固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移位和恢復,這都增大了施工難度,而相互交叉、垂直的作業(yè)量也增加了安全風險。項目部對附著物進行了繁瑣的清理和移除工作,同時搭建了大量腳手架以支撐加固作業(yè)。1號機組鍋爐的鋼結構加固工程,總重量高達1600噸,累計焊縫長度超過了4萬米。

安裝“小難散”——空間小、通道小;運輸難、機械布置難;作業(yè)點零散。受限于既有鋼結構的布局,運輸與吊裝通道狹窄,作業(yè)空間捉襟見肘,迫使鍋爐本體、煙風道等處的作業(yè)不得不采用非傳統施工法。常規(guī)的施工流程被拆解重組,分為“散件組裝→整體部件→整體吊裝→安裝”和“整體部件→拆散→吊裝→再組裝→安裝”2部分,吊裝與組裝的工作量驟增,加之機組近三十年的運行,歷經多次技術改造與缺陷消除,現場實況已與原始圖紙大相徑庭,設備管道間的碰撞問題層出不窮。項目經理劉建濤比喻道:“就像是在舊衣服上打補丁,有的需要在原來基礎上繼續(xù)修補,有的還需拆掉原來的補丁重新縫補!泵鎸υO計變更頻繁而復雜、新裝與舊有設備管道交織碰撞的局面,項目團隊在實踐中摸索,在挑戰(zhàn)中不斷調整,力保工程質量與進度齊頭并進。

施工高峰期恰逢夏季,作業(yè)區(qū)域局限于鍋爐房和汽機房等封閉的作業(yè)空間內,2號機組的運行使得作業(yè)機組鍋爐和廠房溫度時常維持在38攝氏度左右,甚至一度高達44攝氏度。面對酷暑,施工團隊依然堅守崗位,迎難而上,確保每一道工序都按計劃推進。

舊瓶裝新酒,又見老朋友。在先后完成了鍋爐大板梁吊裝、鍋爐水壓試驗、發(fā)電機定子吊裝、汽輪機低壓缸扣蓋、鍋爐酸洗、鍋爐點火吹管、首次并網等一系列工程節(jié)點后,運行近30年的“老伙計”又展新顏,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這也標志著盤山電廠的延壽改造工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改造后的盤山電廠1號機組由超臨界機組升級為超超臨界機組,供電煤耗從323克/千瓦時降低到小于278克/千瓦時,深度調峰進化為改造后的20%THA,供熱能力從2x258兆瓦進一步提升至2x630兆瓦,并新增以前不具備的供汽能力,以滿足區(qū)域內日益增長的供熱需求。為后續(xù)國內老舊燃煤機組實施延壽改造提供技術示范。

盤山電廠成功改造實現了參數跨代升級,為國內老舊煤電機組創(chuàng)新技術升級和延壽提供了寶貴的示范樣本,起到了引領作用。作為京津冀地區(qū)重要電力支撐,盤山電廠將繼續(xù)扮演其在保障電網穩(wěn)定和滿足區(qū)域供熱需求中的重要角色。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